詞條
詞條說明
以前中原地區使用稱為耒耜的腳踏耕具。我國牛耕技術的使用,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一個標志。耕地就是把土一塊一塊地挨次掘起來,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塊,退一步。這種后退間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傳說早在商代就用牛駕車,也有人根據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
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黃包車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創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國人米拉看到黃包車便利,擬從日本購進,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并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后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并批準路程價格。次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因從日本輸入,故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
采青是茶葉制作中的一道工序,茶葉的原料有些茶是愈嫩愈好,希望朵朵都帶有芽心,這就對采青有一定要求。采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目前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采茶機,可利用機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民俗的根本屬性是模式化、類型性
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于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人物雕塑是
公司名: 河北中雅園林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聯系人: 郭云達
電 話:
手 機: 15530129779
微 信: 15530129779
地 址: 河北石家莊新樂市正莫開發區
郵 編:
¥180.00
廠家直銷景觀刻字黃蠟石|**大型大石頭刻字|風景石|草坪駁岸石
¥5000.00
¥130.00
¥250.00
¥1.00
¥2500.00
¥1000.00